【葡萄酒雜志原創(chuàng)報道】十多年間,中國葡萄酒逐步走出國門,它的發(fā)展?jié)摿Ρ粐鴥韧怙嫾宜J可。可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葡萄酒消費者來說,這一本應該最熟悉的產區(qū),認識依然匱乏。這一期,我們采訪了中國葡萄酒發(fā)展的幕后功臣之一,著名中國葡萄酒專家李德美教授,聽他說說那些中國酒與飲家之間的羈絆與故事。
In the past decade, we witnessed more and more Chinese Wine came to the world stage, and its potentiel was admired by drinkers around the world. The issue, we invited one of the most renewed wine consultant, Professor Li Demei, to talk about how we can get closer to Chinese Wine.
關于李德美老師的故事,想必我不需要再多作介紹。很多跟我一樣,這十多年來一直關注中國葡萄酒發(fā)展的朋友,想必都有關注李德美老師所做的工作。當年的加貝蘭摘取Decanter國際大獎一晃已過去快十年,到現(xiàn)在天塞、中菲、類人首等酒莊已然成為中國消費者中頗有知名度的“國貨”品牌,這里面都離不開李德美老師的身影。
可想而知,這樣一次對話有多么讓人緊張。倒不是擔心跟德美老師會聊到很多專業(yè)性話題感到壓力,而是該怎么樣從這樣一位大家都熟悉的大咖身上,傳達他的新想法、新理念,為我們的讀者,為我們的行業(yè)提供有意思的觀點。
向上,中國葡萄酒
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葡萄酒業(yè)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以往我們認為法國葡萄酒才是“正統(tǒng)”,可2019年澳大利亞葡萄酒就已經(jīng)爬上了中國市場的頭把交椅。另一方面,雖然國產葡萄酒的總產量在逐年下降,可越來越多“國貨品牌”的葡萄酒出現(xiàn)在中國消費者面前。這些“國潮”精品葡萄酒,不少被列入消費者的常購清單中。中國葡萄酒在今天,已然到了驅逐劣幣,走向精品化的方向。我想那些對中國葡萄酒懷有期待的行業(yè)人士,也會為此淚目吧。
2019年,李德美老師發(fā)力推動了“Up Chinese Wine向上中國葡萄酒”(以下簡稱:UCW向上中國葡萄酒)項目,致力于讓中國的優(yōu)質精品葡萄酒被更多消費者所認識。2019年3月,李德美老師帶領中國7大優(yōu)質產區(qū)的16家精品酒莊來到德國杜塞多夫,在ProWein上與全球葡萄酒買家見面。2019年11月上海的ProWine上,“UCW向上中國葡萄酒”火足三天展期,引爆媒體、酒商的討論和關注。此外今年的疫情期間,李德美老師也在聯(lián)動由中國首位侍酒師大師呂楊所創(chuàng)立的歸普教育,持續(xù)不斷地為中國葡萄酒愛好者提供線上分享。李德美老師的“UCW向上中國葡萄酒”為普通消費者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精品葡萄酒的窗口。讓我很好奇的是,李德美老師究竟會希望,“UCW向上中國葡萄酒”可以扮演酒業(yè)中什么樣的角色呢?
令人覺得意外的是,李德美老師并不希望將“UCW向上中國葡萄酒”這個平臺定義為聯(lián)盟,或者協(xié)會性質的組織。他始終認為,平臺與酒莊的選擇是自由雙向的,而兩者的聯(lián)結點,就是雙方所共同堅信的目標。每年,“UCW向上中國葡萄酒”都會舉辦很多不同的活動,而這些活動都有著確定的目的和內容。如果設定很嚴格的規(guī)程、活動標準,反而會把事情搞得很復雜。相反,“UCW向上中國葡萄酒”目前較為靈活的“進退”形式,及多樣的活動組織方式,更便于酒莊按照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參與“UCW向上中國葡萄酒”的活動,參與的酒莊在活動中都是平等的,而不必按照前人已經(jīng)定下來的規(guī)則約束自己去宣傳推廣。
這其中,酒莊首先需要有自己的目標,然后去結合可以結合的力量。單個酒莊的力量很小,很難去大力投入資金、人力、物力去宣傳推廣。但只要有共同訴求的酒莊,在相信大家擁有共同發(fā)展空間的前提下聯(lián)合起來,“UCW向上中國葡萄酒”這樣一個平臺其實是可以讓酒莊“花小錢辦大事”的。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模式會讓我們的葡萄酒產業(yè)步入良性的迭代中去。
中國葡萄酒的價值
很多人直到現(xiàn)在還能回想起2011年,加貝蘭摘下Decanter國際大獎時的感受。那時候,李德美老師用那一款2009年的加貝蘭告訴我們,中國葡萄酒、中國葡萄酒產區(qū)可以到達什么樣的高度。一晃過去快十年,中國葡萄酒的潛力在國內外葡萄酒業(yè)界人士眼里,早已不再是一個問題。而現(xiàn)在,李德美老師通過“UCW向上中國葡萄酒”告訴我們,中國葡萄酒值得喝的理由究竟有哪些。
李德美老師所說的第一個理由是面向經(jīng)銷商的。其實2020年的這場疫情,已經(jīng)讓很多經(jīng)銷商強烈感受到了中國葡萄酒的優(yōu)勢,在于它跟商家之間的聯(lián)動配合是非常有利于應對市場環(huán)境突如其來改變的。李德美老師強調,商家要意識到葡萄酒商業(yè)中“服務”的重要性。中國葡萄酒的優(yōu)勢在于服務,而這是我們之前一直沒有挖掘到位的。
一個擺在商家面前很實際的問題是,葡萄酒生產出來,并不是馬上就能出現(xiàn)在消費者餐桌上的。中間還有很多包裝、運輸、宣發(fā)等有形的支出,而這些服務本身也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體驗。同樣,不好的體驗讓商家也做得不開心。之前我們常常忽略掉這一點,可現(xiàn)在不少商家已經(jīng)意識到中國葡萄酒在服務上,是有更大優(yōu)勢的。首先,中國葡萄酒的供應鏈條更短,中間可能發(fā)生的風險要小得多,所涉及的運輸支出也要小得多。其次,中國酒莊的所有設施、設備甚至所在產區(qū)的自然與社會資源,都可以很方便地服務于產品推廣,這樣的服務,是很多國外酒莊無法提供,或者想要提供卻成本十分高的。
另一點李德美老師提到的是,中國葡萄酒跟中國消費者之間是天然存在共鳴的。先不說葡萄酒,任何一種商品,想象一下當我們對介紹的語言產生不了任何共鳴,那么,我們在購買時會有猶豫對吧?所以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中國葡萄酒更容易弄懂。況且,中國酒莊的釀酒師團隊是中國人,釀出來的酒首先就要過團隊這一關。團隊首先要自己滿意這酒的口味,才會推出市場,這樣的酒是能夠代表國人口味的。
另外,李德美老師也建議我們多多去挖掘葡萄酒從葡萄園到餐桌之間都發(fā)生了哪些故事,而不只是說教地講述這個葡萄酒味道如何如何。葡萄酒是一種體驗消費,而每一款中國葡萄酒能夠聯(lián)系起一個地方的風俗人情、自然文化、人文美食等。這些是更容易引起消費者觸動的,像是我們小時候讀過的書,背過的詩詞,也許就在杯酒之間讓我們找回那些埋藏在心底的回憶。在這一層面上,中國葡萄酒體現(xiàn)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國潮正當時
進入《葡萄酒》雜志的這些年,我寫過很多關于中國精品酒莊的故事。但在跟李德美老師的對話中,他解答了一個藏在我心中很久的疑問:我們?yōu)槭裁匆I中國葡萄酒?
跟李德美老師聊到了“國潮”的流行?,F(xiàn)在的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國貨的發(fā)展,對“中國制造”的想法也跟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其實在我的經(jīng)歷中,第一次讓我對“國潮風”的中國葡萄酒產生觸動的,還是第一次見到加貝蘭的時候。很簡單的酒標設計,正面“加貝蘭”三字的楷書就彰顯了它中國葡萄酒的身份。當年在一堆古堡、葡萄園為背景設計的酒標中,忽然看到這樣一種“國潮風”的設計,真的挺讓人震撼的。不過,這酒標看著簡單,事實上當年是中央美院的一位設計師免費為賀蘭晴雪設計的,這一份付出可以歸結于情懷,也的確打動了很多人。這些對中國葡萄酒抱有期望的人,確實把中國葡萄酒做成了潮流。
在李德美老師看來,很早以前我們中國酒的酒標往往帶有很多國外的元素,像古堡、葡萄園什么的,恰恰會讓我們的消費者有困惑,而產生了距離感。甚至會讓消費者覺得,既然上面都是歐洲的元素,那么為什么不直接購買遍地都是的歐洲葡萄酒呢?這樣反而加重了消費者對進口酒的熱情。所以現(xiàn)在中國的酒莊,也開始重視在包裝上體現(xiàn)中國元素,要讓消費者看得懂,感到親切,那么中國消費者也就愿意去擁抱中國葡萄酒了!怡園酒莊的慶春、天塞酒莊的生肖系列就是這樣成功的案例。
手里端的只要是葡萄酒就好
其實學酒這么多年來,李德美老師的名字在我的印象里一直跟技術相關。李德美老師的身份、頭銜有很多,如北京農學院教授、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葡萄酒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葡萄酒國家評委等等,當然少不了的,他還是酒圈內不少朋友心目中的“大咖”“男神”。原以為這樣一場對話會陷入很多對技術的討論中,事實上技術以外的收獲遠比我想象中要大。
真正接觸李德美老師是在去年本刊舉辦的金樽獎主賓國行業(yè)論壇上,他所分享的一場《中國葡萄酒市場與消費特殊性分析》演講,真的很精彩。我特別記得的是,當時李德美老師提到阻礙中國人飲用葡萄酒的因素,一是葡萄酒過于復雜,消費者難以抉擇;二是葡萄酒宣傳形式過于高高在上地說教,脫離消費者。而這兩點,該如何做,其實在這期人物專欄里,我們已經(jīng)找到答案。
李德美老師為我們葡萄酒行業(yè),該如何觸及消費者提出了很多實際的思路。葡萄酒,不應該跟飲用它的人產生距離感。李德美老師,還有“UCW向上中國葡萄酒”,拉近了喝酒的人,跟釀酒的人和土地之間的距離。但更加本質地思考,我們這樣熱愛葡萄酒的人,還有我們普通的消費者,該讓葡萄酒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李德美老師多年來對葡萄酒事業(yè)的投入下,他又會如何看到這一問題呢?
翻看李德美老師3月份在“UCW向上中國葡萄酒”公眾號上發(fā)的一篇專欄文章,李德美老師寫了前陣子大火的《安家》這部劇里的一幕。劇中徐姑姑借葡萄酒表達如何面對困境,雖然表述在很多業(yè)內人眼中不算太嚴謹,但在李德美老師看來,這部劇借葡萄酒喻生活可是難得的進步,十分值得我們葡萄酒人歡呼。事實上,葡萄酒人有時候會因專注、喜愛而變得偏執(zhí)地追求完美,不允許別人犯錯誤。其實呀,真的沒必要。就像李德美老師所說的,手里端的只要是葡萄酒就好,我們不要自己把消費者嚇跑了。
不是嗎?哪怕是消費者手里端著的是出產于其他國家的葡萄酒,只要人數(shù)越來越多,總是會有人愿意與中國葡萄酒零距離。這也符合葡萄酒行業(yè)所倡導的包容、追求產品個性化與多樣性的理念。幾千年以來,葡萄酒由原產地傳播至歐洲大陸,又傳播到新世界,都很好地印證了這種理念。中國葡萄酒市場也應該不會例外。
李德美教授
“UCW向上中國葡萄酒”發(fā)起者
The Drinks Business全球10大最有影響力釀酒顧問
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副理事長
中國酒業(yè)協(xié)會葡萄酒分會副秘書長
中國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葡果酒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葡萄酒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葡萄酒產品質量認證評委
北京農學院食品科學與
工程學院釀酒工程系主任